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在 2025/8/18 ~ 2025/8/26 到日本東京體驗了一下異國遠端辦公。

先說結論,體驗完之後我的感想是我還是學不會怎麼調適心情,在異國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還是有限(畢竟只去一個禮拜),所以有點難把工作和玩樂的狀態分開。在工作的時候會想著玩樂、出門的時候會想著工作,背著電腦四處跑除了心理負擔外實際的負重也增加了。

也因為人在異地,跟既有合作廠商的溝通頻率也會比平常在台灣少一些,雖然每天都還是會花時間來調整廣告以及準備簡報,但還是會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混?原來自己還是蠻奴的啊!

我這次待 8 天 8 夜已經覺得很極限了,如果再待長一點的話我覺得心可能真的會完全飄掉。體驗的目的已達到,過程中有一些沒處理好的地方也學到了教訓,之後如果真的還有類似的機會,應該會再處理的更好一些吧!

東京辦公推薦地點

如果大家有幸跟我一樣是個可以遠端處理事情的 Freelancer,或是公司有長期的 Work from home 福利,想要去東京邊旅遊邊工作的話,有三個還不錯的地方推薦給大家。

以下 3 間是就我個人體驗後的辦公舒適度來做排序

Coin Space

在日本各地都有的辦公、自習空間。

雖然這是 3 間裡面費用相對高的,但是因為他的椅子坐起來很舒適(辦公椅),加上桌子的高度比較符合一般的辦公環境,所以如果要增加自己辦羹效率的話來這種專門的地方就對了!

他依照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收費,我有去到 2 間不同的,一個是在錦糸町站的大丸百貨、一個是在錦糸町站的 Parco 百貨,收費分別是每半小時 200 日圓和 220 日圓,一天收費上限約 1500 ~ 1650 日圓,說真的也不算太貴。

這兩間的缺點是他是在百貨商場裡面,它沒有跟外面的環境隔絕所以多少還是會聽到來逛商場的人的聊天聲以及其他店的營業聲。但如果戴起 AirPods Pro 耳機聽自己的音樂其實也不會太過困擾就是。

Wifi 的部分非常穩定,速度也很快,然後這兩間也都可以開電話會議(不要太大聲影響到他人就好),真的十分適合辦公!

此外也可以自己帶零食和飲品進去,想去走走放鬆一下或是吃午餐的話中途最多可以離席 1 個小時(貴重物品還是要隨身攜帶)也很不錯。

總之如果要異地辦公,不管是當日短時間或是要整天泡在裡面,Coin Space 會是我的首選!

官方網站

Coin Space 辦公體驗
Coin Space 辦公體驗

Coffee Veloce

日本的平價連鎖咖啡廳,點一杯飲料可以坐很久,也有插座和良好的 Wifi 品質,但是桌子相對小一點點,如果辦公的設備稍大一點的話會有一點點不太方便。

我點了一杯 410 日圓的飲料在那邊坐了 2 個多小時,冷氣稍強需要穿外套保暖。以這個價位來說我覺得非常實惠,推薦給臨時需要辦公又想要喝點東西的人!

真的要說缺點的話是環境燈光稍微暗一些,可能太常來的話對眼睛會不太好。

Coffee Veloce 辦公體驗
Coffee Veloce 辦公體驗

客美多(コメダ珈琲)

在台灣也有的連鎖餐廳,飲料的部分比 Coffee Veloce 貴,同樣是點紅茶要價 620 日圓,大小也差不多。

桌子一樣沒有到很大且如果要辦公的話有點太矮,搭滑鼠使用的話會有一點點痛苦。雖然我也是坐在那邊辦公了 3 個多小時,但是是 3 個地方體驗下來效率最差的地方。

Wifi 的部分每個小時會斷網一次很不方便大扣分,不過連線著的時候速度還可以品質也還算穩定。

コメダ 也因為人來來去去比較多,環境也相對吵雜一些,有些人講話聲甚至比百貨商場的營業聲還要大!

如果是要在咖啡廳工作的話,下一次我會選擇去 Coffee Veloce!

客美多咖啡辦公體驗
客美多咖啡辦公體驗

結論

異地辦公的體驗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尤其是當你做完工作可能都下午 5、6 點,日本大部分店家也都關了,晚一點關的大多也 8 點就關了,所以基本上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去逛,只剩下唐吉軻德、Big Camera 這種大型連鎖店。

然後因為不是自己平常的辦公設備(平常用 Mac mini + 大螢幕 + 機械鍵盤),改成用 Macbook Pro 13 吋辦公還是有一點點不太習慣,效率多少會打折扣。

雖然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但還是很慶幸自己有機會能夠體驗長時間異地辦公,也期許自己繼續趁著相對自由的時候,去體驗各種生活模式!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註冊訂閱我的電子報,也可以小額贊助;有任何問題的話也歡迎在留言處留言與我一起討論,謝謝。

Read more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今年過年的時候接觸到了 Wealthfolio 這套開源的股票資產追蹤的軟體,那時候看他網站的介紹,頓時被他精美的圖表給吸引。但當初在匯入我過往的交易紀錄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他出現了一些錯誤但介面沒有很好的說明錯誤的原因,導致一些功能例如「Performance(績效追蹤)」的圖表因為我的歷史交易明細有問題但我找不出 bug 幾乎等於廢掉。 但在 2025/5/19 的時候作者發佈了大更新從 1.0 版本提升到 1.1 版本,新增了許多功能之外,對我來講最棒的是 log 和 error message 變得明確,它讓我知道我匯入的檔案造成了 app 的什麼問題,例如他會跟我說股票的股數有負數產生,我就可以回頭查原始檔案和原始交易紀錄在哪裡有誤,也的確發現了之前自己記錄的交易紀錄有一些小問題可以逐步修復。我花了整整半天的時間修復了我台股從 2014 年、美股從 2020 年開始的逐筆歷史,當看到終於在 Wealthfolio 正常運作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感動,也趕緊進行備份,避免之後又要再重來一次。 🚀 Wealthfolio v1.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警語:iOS 26 現在還在 Beta 階段,很有可能隨時會有重大 Bug 出現,一定要先行備份再升級或是拿備用機來嘗鮮即可。 由於去年換了 iPhone 16,原本猶豫要不要更新 Developer Beta 版本,因為怕過熱或當機會很傷電池健康度,但就在我找了 WWDC 2025 的發表會影片來看之後,看到 Liquid Glass 這個美美的 UI 還是忍不住搶先更新嘗試了,而且這次竟然進化成從 Developer Beta 1 就開始更新了! 跟 iOS 18 比起來,在使用的操作上會有些微的 Lag(畢竟 UI 改成更耗效能的 liquid glass)以及手機更容易發燙一些(最近天氣熱更加重這個體感?),但是在我常用的 App 中沒有遇到什麼太嚴重的 Bug,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自己在 2 年前寫過一篇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文章,那時候針對了 Meta 和 Google 的 AI 廣告做了一番說明。2 年過去了,廣告系統的介面沒有太多改變,比較明顯的變動是 AI 加強了「增加創意數量」的部分。 Meta 這兩年在 AI 上比較重大的功能是開始利用 AI 去幫你的產品圖生成背景或是創造不同風格的圖片,甚至會用你原本的文案去新增出不同版本的文案。目的是要讓你的廣告有更多的排列組合,減輕廣告主(廣告投手)在生成素材和文案上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讓使用者不要一直滑到一樣的廣告素材,造成廣告創意太快疲乏的問題。 Google 這兩年在 AI 上的更新我感覺比較多是針對 YouTube 這個廣告版位的調整,包含影片的剪輯、比例裁切、長影片變短影片等,而在搜尋廣告和最高成效廣告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或許它在底層系統邏輯有更多的變動,因為現在在客群的部分有更細分成流失客、既有顧客、待開發顧客...等不同分類,等於是可以給系統更多標籤讓他去找到對應的族群。

ForeWhat,記錄你所預測的事情,增進你的思辨能力

ForeWhat,記錄你所預測的事情,增進你的思辨能力

你曾經心裡想過「這次股價應該會漲吧」、「我支持的球隊可以贏得總冠軍」、「選舉的結果跟我想的一樣」嗎? 與其讓這些想法每次發生後就流逝了,不如把它記錄下來、搭配信心指數,事後看看你是否值得相信自己。 ForeWhat 就是為了這件事而生的:幫你記錄你的思考過程,試圖提升對於未來看法的準確性。 為什麼我決定自己做一個預測的服務? 2023 8 月的時候,有用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 App 叫 Foresee,那時候也寫了一篇Foresee:追蹤你的預測,讓觀察這個世界變得更有趣文章來介紹這個 App。 我覺得把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並且等時間到後看事情發生與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荼毒?因為行銷的工作要一直做出假設,並且設計做法去驗證原本的假設是否可行。這某種層面來說也是一種預測? 因為 Foresee 缺少了一些社群和篩選、排序功能,於是我想說也來試試看做一個自己的預測服務,並取名為 ForeWhat。 ForeWhat 的誕生歷程 2024 年 6 月份找了一個工程師朋友來著手製作這個網站,但跟之前幾次的合作一樣,一開始對方是有熱忱的,但隨著時間的經過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