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時代挑戰:五大科技公司巨頭,你可以先放棄誰?

網路時代挑戰:五大科技公司巨頭,你可以先放棄誰?
Photo by Jon Tyson / Unsplash

被科技掌握的人生

禮拜五一早被 iPhone 的鬧鐘叫醒,賴床滑一下 PTT,接著到刷牙洗臉,戴起 Apple Watch 出門。到公司後,打開公司搭載 windows 系統的桌電和自己的 MacBook ,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上班時用 Chrome 打開 Facebook 廣告管理員後台,下載數據用 Excel 整理數據報表,還要用 PowerPoint 做每週的媒體操作重點分析。

下班前用 Line 跟朋友聯繫晚上要不要聚個餐,打開 Google 搜尋附近適合聚餐的餐廳,再用 Google Map 抓一下路途時間。

回到家用 Instagram 發個跟朋友聚餐的限時動態,洗完澡後用 Apple TV 播放 Netflix 來看我正在追的劇,睡前再滑一下 Facebook 和 PTT 看有什麼消息。

以上大概是我一天的經過,雖然跟你的順序有點不一樣,但我想大家多少還是有一種既視感?就算抽換了上述使用的產品,還是很難脫離美國的科技五巨頭「Apple , Amazon, Alphabat, Facebook 和 Microsoft」。

「Which tech giant would you drop? 」這個題目是我在「星箭廣播」的 Podcast 節目中所聽到,是由紐約時報的一名記者在 2017 年所寫的一篇文章,他有感於現代生活被這些科技巨頭壟斷而提出的一個反思小測驗。

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平常的生活情境,並到這篇文章 Which Tech Giant Would You Drop? – The New York Times 選擇看你可以先放棄誰。當你選擇完後會顯現該名記者的選擇順序,以及參與這個測驗的人的選擇順序。

我個人的放棄順序及思考過程

以下想要來講講我自己個人的選擇,由於「星箭廣播」中提到如果把 AWS ,GCP 和 AZURE…等雲端服務扯進來的話範圍會太廣,所以我跟他們一樣,先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做放棄的決策。

  1. Amazon
    撇開 AWS 來看的話,身為台灣人基本上用不太到 Amzon 提供的其他便利服務,加上我本身自己沒有在閱讀電子書的習慣,可以說是完全跟 Amazon 絕緣。其他像 IMDB 這個服務在台灣也有 PTT 電影版可以取代,或是我可以換看爛番茄的評價。

在第一個屏棄的對象上,我可以說是毫不遲疑地直接選擇 Amazon。

  1. Mircrosoft
    目前我自己的私人和工作上比較常用到的電腦是 MacBook,所以少了 Windows 對我來講比較沒差。

而微軟提供的服務像 Office365 我自己本身在工作上是蠻常用到 Excel 和 PowerPoint 的,目前想到的是 Excel 可以用 Google Sheet 取代(我 Excel 就是拉拉資料畫圖表,最多再來個樞紐分析表而已)、PowerPoint 則是可以用 Keynote 來取代。

比較困擾的大概是之前有蠻多早期的服務是用 hotmail 作為帳號去申請的,但仔細想了一下現在常用的服務大多都是以 gmail 和 facebook 快速登入了,所以應該是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1. Facebook
    到這邊開始有點掙扎了,畢竟我自己本身的工作就是 Facebook 廣告操手,所以拋棄 Facebook 等於是我差不多要失業了…雖然在目前的公司還有接一些 Facebook 以外的業務,應該不至於被趕走吧?到時後會再培養其他新的技能的(自我感覺良好)!

Facebook 目前對我來講就是個吸取資訊的地方,如果割捨掉 Facebook 最痛苦的是會少了經由「演算法」排序出那些我會感興趣的粉絲專頁和社團貼文訊息。粉絲專頁的訊息還可以用 RSS 軟體取代(我自己是用 Feedly),但社團內大家的互動就比較難被取代了,我想到的解法是先把幾個會固定分享知識的人的 Medium 或他們的網站 RSS 先訂閱起來。

另外 Instagram 應該是現在大家比較會分享自己生活的地方,但我自己本身就很少在用,會聯絡的朋友就是會聯絡,還是有很多其他管道如 Line 或 Telegram 可以拿來聯繫感情。

  1. Apple
    在 Google 和 Apple 間我選擇了很久,後來逼我做出選擇的是因為 Apple 的 Numbers 沒有辦法提供樞紐分析這個功能,這個功能對身為行銷人員的我來講太重要了,畢竟行銷工作中分析數據佔了很重要的一環。

雖然 Apple 的產品體驗十分良好,尤其是我現在有很多日常在用的軟體如 MOZE, Bear, Things 3 只有 iOS 和 MacOS 上才有,但在 Android 中多少也能找到替代的軟體讓我做使用。

少了 MacOS 和 Windows 後的電腦選擇還有 ChromeOS 和 Linux ,現在用電腦最重要的就是上網查資料、到 Faceboko 廣告後台上廣告、製作主管要的報告,這兩個作業系統都還能滿足我的這些需求。

雖然拋棄 Apple 產品會讓我有好一陣子的陣痛期,因為除了軟體之外還有 iCloud 上面的好多照片,但終究還是可以習慣的,而且應該可以省下一大筆硬體購置費用(誤)。

  1. Alphabet
    迫不得已還是來到了放棄 Google 的時候,Google 有很多地方是讓人難以放棄的,尤其是我有超多服務和網站的帳號都是使用 gmail 做註冊的,但真的來到這一步時我還是只能退居使用 Yahoo 的 mail 了(該慶幸 Yahoo 不在這科技五巨頭內?)

其他還有像 Google 搜尋引擎也是強大到很難取代,但我自己現在已經把自己的搜尋引擎預設使用 DuckDuckGo 這個不採集個人隱私的搜尋服務,雖然在搜尋結果的精準度還是比不太上 Google(尤其中文搜尋差一大截),但是多輸入幾次關鍵字還是能夠查詢到想要的資訊的。

而在工作上少了 Office 365 又不能用 Google Doc 系列,大概就是剩下 WPSOffice 這個之前完全沒用過的東西了…但如果連 iOS 和 Android 都不能使用的話,還有什麼更糟的呢?使用華為準備推出的鴻蒙?

選擇後的反思

我自己個人的選擇順序為「Amazon -> Microsoft -> Facebook -> Apple -> Alphabet(Google)」。

其實我原本以為我自已是個「果粉」的,但在做完這個測驗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更不能沒有 Google 的服務,突然覺得 Google 真的入侵我的生活好嚴重啊!現在要開始練習有意地避開 Google 的一些產品了。

另外我覺得最有趣的點是我在註冊紐約時報(要先註冊才能玩這個測驗)的時候我還是按了 Facebook 註冊登入按鈕,是個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的概念?畢竟可以不用輸入資料對註冊(賣個資)這件事情來講實在是太方便啦!但做完本測驗後,現在在註冊會比較不貪圖方便,改成以手機號碼或 Email 進行註冊。

這些科技巨頭雖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但也讓我們活在一個更沒有隱私的時代。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免錢的最貴」,當我們享受這些科技巨頭提供的免費服務時,他們一直在收集我們在各服務上的使用足跡去販售給願意出錢打廣告的「廣告主」們,我們的隱私其實是沒有太多保障的。

還記得 2018 年 Facebook 的醜聞「劍橋分析事件」嗎?該公司使用民眾在 Facebook 的數位足跡來進行政治廣告,而影響了 2016年 的美國總統大選以及同年的英國脫歐公投。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在這個平常朋友和家人分享生活的平台上看到這些廣告時,會下意識地認為出現在動態牆上的廣告也是跟自己生活相關的內容。想了解更多的可以看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這部 Netflix 上的紀錄片。

而不單單只是 Facebook 上的訊息,台灣盛行的 Line 也有發生很多假新聞瘋傳的事件,要怎麼增強自己個人的判斷能力將變得更加重要,也成為大家必修的課題。

如果大家對這個測驗有什麼想法的話都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Read more

由 DALLE.3 生成的封面照片。

時間和習慣造就成的資產累積,投資歷程心得分享

我從 2016 年開始使用 MOZE 手機記帳軟體記錄自己每天的開支,2017 年開始用 Google Sheet 記錄自己每個月的總資產狀況,累積迄今已經邁入了第九年。記帳最有感的地方是在每個月檢視自己的資產幅度是增加還是減少,也讓自己知道在未來一個月該怎麼調整花錢的習慣。 而且因為有在記帳,在每一筆支出產生的時候都會問自己「這筆支出是我負擔的起的嗎?」「有多少錢做多少事」因而在我的理財觀念中根深蒂固。 初入投資市場 我是個幸運的人,資產不用從負開始,爸媽並沒有讓我揹負學貸,也沒有要求我需要每個月寄錢回家,讓我可以自由運用自己的每一筆收入。國小的時候爸媽會跟早餐店老闆聊股票標的,讓我對於投資股票這件事沒那麼陌生,大學的時候有在投資理財的同學一起找我選修「期貨與選擇權」這門課程,讓我開始進入了投資的世界。 那時候的我有在打工,加上爸媽每個月給我的零用金我也省吃儉用,郵局裡面有幾萬元的儲蓄。在某一個打工的下午時段,因為當時沒有客人,我就在 Yahoo 奇摩股市閒晃,看了一些財經新聞後請我媽用他的證券戶幫我敲進我人生中第一隻自己選擇的標的「南亞科(2408)」。我忘了這隻股票最終

由 DALLE.3 生成的封面照片。

萬事問 Google?你也可以試試看 Perplexity

在現在這個取得資訊非常方便的時代,任何問題只要問 Google 都能夠得到解答,搜尋引擎就像一個開放且有良好分類的圖書館一樣,你只需要用「問」的方式去告訴 Google 這個圖書館管理員你想要找什麼內容,他就會推薦他認為符合你問題的相關資訊給你。 這也造就了「Why don’t you google it?」這句話的流行,好像問問題前沒有先 Google 過就像個伸手牌一樣。 ChatGPT 問世後曾有人認為能夠翻轉這個趨勢,Bing 搜尋引擎結合了 ChatGPT,採用聊天交互問答的方式搜尋曾經造成一陣風潮,讓 Google 也不得不推出 Bard 來迎戰,但 1 年多過去了,大家的使用習慣還是沒改變,傳統的搜尋模式依舊被認為是較有效率的方式,Google 依然穩坐搜尋引擎龍頭寶座。 Perplexity AI 搜尋引擎介紹 Perplexity.AI 在 2022 年下半年就創立了,由於我是在 2024

使用 DALLE 3 AI 繪圖產生

2024 過年雜談

今年過年在除夕當天回家,一直待到初四中午返回北部。這段期間只有在初三中午出門跟朋友聚會,其他時間都是陪伴著家人,算是近幾年除了 Covid 居家隔離時待在家中時間最久的一次。 去年下半年換了工作後,在 Q4 開始一直被業績追著跑,就連假日也不太能放鬆,很難有一個好好休息的時間。這次的年假,在返家後真的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休息時間,一整個下午躺在沙發上看漫畫、跟朋友約電動都毫無壓力,可能是因為大家(包含消費者)都在休息,所以自己在休息也比較順理成章。 過年期間的休閒娛樂 這個年假我的休閒娛樂主要有兩個,一是用 XBOX Series S 跟美國的朋友連了好幾場「榮耀戰魂(For Honor)」,沒想到這個老 Game 跟朋友玩竟然是如此有趣,比起自己上網找玩家被虐好多了;此外還看了「葬送的芙莉蓮」單行本 1 到 12 集,超前了動畫進度許多,目前的進度很好看,希望不要像咒術迴戰一樣中途崩掉,不然花錢買漫畫會覺得很可惜。 這個過年跟著爸媽往外跑的時間也變多了,初一跟爸媽去鹿港天后宮拜拜,雖然就真的只是拜拜沒有逛其他的東西,但也算是感受到了過年期間的人潮;

Apple Watch Ultra 2 心得,健康無價、升級有感

Apple Watch Ultra 2 心得,健康無價、升級有感

我跟 Apple Watch 系列有過三次的淵源,第一次是在當兵的時候,我嘗試買了 Apple Watch 第一代,那時後只戴了一週左右便因為手錶的通知功能加深了我當時的訊息焦慮,所以我把手錶退掉了。 過了幾年後,我在 2017 年入手了 Apple Watch Series 3,他一路陪伴了我 6 年多的時間一直到 2023 年,除了在 App 運行上會比較卡一些之外,其實跟最新的 Apple Watch 系列沒什麼兩樣,一天還是要充一次電。所以從 S6 就喊說想換手錶的我一直沒辦法狠下心來真正把我的 S3 換掉。 直到了 2023 年,因為 S3 只能升級到 WatchOS 8 而已,但我入手的一些應用程式如 Gentler, Grow, Lu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