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 Pro 開箱:從 iPhone 6s 升級的心得感想

iPhone 11 Pro 開箱:從 iPhone 6s 升級的心得感想
Photo by Thai Nguyen / Unsplash

先說好我的使用心得是跟我上一隻手機iPhone 6s 進行比較,所以有很多部分是有感升級的,心得部分不見得適用於已經是 iPhone X 以後的用戶。

開箱照

iPhone 系列一貫的質感盒裝和尊絕不凡的手機本體
iPhone 11 pro 內附耳機和18w快充充電器

手機效能、電池容量有感提升

iPhone 6s 升上 iOS 13 後在運作上其實已經算蠻順暢的了,但開啟一些肥大的 app 如 Pokemon Go、Line 還是要讀取較久,換到 iPhone 11 pro 後,讀取速度大概快了 1 倍左右。

電量的部分提升更有感了,以我自己手機的使用習慣,之前 6s 每天出門前電池大概 70% 左右,中午前會需要充滿到 100%,然後大概下午四點左右電池又剩下 50% 左右,所以下班前要再充一次電到 100%。回到家後看滑手機的程度,基本上睡前要再充一次電左右,一天至少會充 3次電。換成 iPhone 11 pro 後,同樣的使用習慣一天大概就回家的時候充 1 次電就好,在公司的時候如果中午休息時間沒有打遊戲的話基本上不用充電。

Face ID 和 Touch ID 的使用比較

先說缺點是在剛起床神智較不清晰和晚上沒戴眼鏡的時候辨識度較低,戴口罩的時候基本上都要用密碼輸入。

但優點是用一些電子支付、銀行 APP 和網頁自動輸入密碼的時候用掃臉自動輸入密碼超級方便,可以少一個手指移到 Touch ID 的動作,整個流程大概快了 1-2 秒左右

另外在用 Apple Pay 的時候變成先點兩下開機鍵、掃臉再放到刷卡機前面刷,跟 Touch ID 是直接手按著指紋放到刷卡機刷的流程不太一樣,不過這個習慣就好。

3D Touch 被移除,對使用上有什麼影響嗎?

3D Touch 在今年 iPhone 11 新機上被全面拔除,已被宣告死亡。取而代之的是 Haptic Touch,改成用長按並給予一個震動回饋的方式取代 3D Touch(蘋果重新定義了「長按」這個動作XD)。

實測目前蠻多 App 都支援 Haptic Touch 的,在桌面對 App icon 長按也可以叫出該有的快捷功能,就連大家最關心的 Line 偷看訊息這個功能在 2019/10/07 也釋出了 9.16.5 版本,支援長按顯示聊天室內容。至於打字到一半長按鍵盤任一處可以滑動選字的功能,也可以改用長按打字的空白鍵來替代。

基本上我個人從 3D Touch 轉移到 Haptic Touch 上沒有什麼太多需要重新習慣的地方,都覺得很好用

三眼照相機:超廣角 + 夜拍 + 望遠,拍照可玩性大增

這代的相機跟 iPhone 6s 比起來完全是大躍進,拍照儲存的速度和顯色都好很多,就算跟前一代旗艦機 iPhone Xs 比起來也是多了一顆超廣角鏡頭,終於不用再多買外掛鏡頭,可以直接享受內建一鍵切換的方便性。

廣角鏡

在照相的時候會有一個預覽模式,可以在螢幕上預覽廣角鏡的取景範圍。我覺得這個功能對我來講很實用,因為現在在切換鏡頭的時候大概也還是需要 0.5~1 秒左右的時間。至於廣角鏡拍攝照片比較模糊的問題,在光源比足的地方的確會有這個現象,畢竟在硬體上因為光圈比較小,而且又沒有光學防手震的功能,所以除非是用腳架不然很難避免模糊,但這還算可以接受,畢竟連我的 Sony RX100M4 的手持夜拍都有可能會晃到了。

而且這次在自拍的時候也會在前鏡頭自動開啟廣角鏡,拍團體照的時候超方便的!

夜拍

這次的夜拍功能蠻讓我驚豔的,夜拍模式會由系統判斷是否開啟和決定秒數(也可以手動開關或調整秒數),在室內或室外低光源的時候真的處理得很好,基本上用手持拍出來的照片成像都還算滿意。

iPhone 11 pro 夜拍測試:左為沒開夜拍模式,右邊為開夜拍模式

但我也遇到了最讓人詬病的問題——耀光。這代的耀光實在是嚴重到讓人很難忽略,只要在夜晚的時候取景的地方有光源(像路燈、招牌或比較大的發光物體)都會產生…拍出來的照片非常有可能會有三顆鏡頭的「反射」,會需要喬一下角度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個問題就要看之後軟體的耕莘有沒有辦法抑制解決了。

iPhone 11 pro 夜拍,可以看到兔子身體上方有明顯耀光

話說可以期待一下蘋果在 iOS 13.2 即將推出的 Deep Fusion,目前網路上實測的結果都是好評呀~

望遠

這個功能我目前比較少用到,等之後有試拍到比較多張再來補上心得。

總結

我個人對於 iPhone 11 Pro 的整體表現是非常滿意,很多人詬病的瀏海對我自己來講完全不成問題,而且裸機的時候背部的霧面玻璃超有質感的,摸起來很舒服(雖然大部分時間還是套著厚重的犀牛盾殼),手機 RAM 的提升也讓程式之間的切換變得更順暢,不用動不動就要重新開啟 APP。

總結一下自己從 iPhone 6s 升級到 iPhone 11 Pro 感受到的優缺點如下

  • 優點
    • Face ID 在解鎖和輸入密碼的時候十分方便
    • 電池容量大躍進,不用再背尿袋出門了
    • 內建超廣角鏡頭讓攝影的可玩性更加豐富
    • OLED 螢幕看起來十分舒服,回去看 LCD 會覺得不夠細緻
  • 缺點
    • 夜拍的耀光問題嚴重
    • 相機偶爾會當機(期待軟體修正)
    • 手機體積較大,一手有點難以掌握

其他我自己不太常用到但也是升級的地方是附件的充電頭升級成 18W 充電頭、支援無線充電…等。如果想知道 iOS 13 有多了什麼新功能可以參考這篇iOS 13,更上一層樓的使用體驗

我的 iPhone 升級紀錄就到這,大家有什麼問題或是你今年也換機了有什麼想分享的也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唷!

Read more

2025 年 4 月生活雜談

2025 年 4 月生活雜談

今年越來越難靜下心來好好寫文章,我想是身邊太多事情會讓自己分心了,尤其是 2 月中買了 PS5 之後現在晚上的時間大多數拿來打電動放空腦袋,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硬是要坐在電腦桌前讓自己嘗試做一些有生產力的事情。 加上最近自己也沒有用到太多自己覺得真的很驚艷的服務或是 App 想要特別為他撰文介紹給大家,於是乎就都是像現在這樣的隨手記了。以下就來分享一下最近自己生活中比較有感觸的事情。 職場鬼故事 自己雖然算是半脫離的職場(Freelance),但反而聽到了更多了職場鬼故事。讓自己不禁思考現在的工作環境真的這麼糟糕嗎?當然我知道大部分的人講到工作都是分享壞消息居多,但也太一面倒的幾乎都是壞消息了吧! 除了部分的朋友找工作沒那麼順利,有找到工作的新環境也不是太理想。少數聽到新工作很棒的反而是在中國工作的朋友說新公司的整體工作氣氛和環境比之前在台灣的公司還要棒!不過他在中國是待外商、在台灣是待台商。 近期養成的新習慣:吃早餐 最近因為早上要吃過敏藥來抑制自己一直流鼻涕、擤鼻涕的循環,加上自己的體重莫名的越來越輕,想要增重的我就開始嘗試吃早餐。現在的早餐吃的很簡單,買半條吐司和果醬

Minttr,無壓力式的筆記、個人的思想集散地

Minttr,無壓力式的筆記、個人的思想集散地

不確定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時候?就是想要記錄一些事情但又不知道要從何開始寫,或是一打開筆記軟體就覺得寫作很有負擔,所以就懶得開始。但寫字這件事,如果沒有一個起頭的話你的想法就會只留存在你心中了。 而 Minttr 是一款我最近蠻喜歡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和想法的一個筆記工具(目前只有網頁版),他的特色是每個筆記都是一張獨立的卡片,沒有像其他筆記軟體有 backlink、wikilink 或是資料夾等功能,Minttr 就是單純的將卡片分成 4 種不同的類型:文字、圖片、連結和畫布。 我個人使用最多的是文字這個卡片類型。 在文字卡片的模式下,你只能使用純文字,無法插入圖片,只有支援一些簡單的文字格式例如粗體、斜體、清單等。這樣的功能雖然有其侷限,但也因為功能相對單純,所以我將 Minttr 定位成用來記錄我一些碎片化的想法、心得。而這些記錄下來的內容是我日後不一定會拿來回顧,就只是單純地記錄我當下的心情,把這個地方當成一個集散地而已。 Minttr 在文字卡片模式中有一個我用起來非常愛的功能,他可以針對你的文字內容進行反思。他的這個反思功能所講出來的話或許對有些人來講會覺得有些太

對於「花錢」這個價值觀的一點轉變

對於「花錢」這個價值觀的一點轉變

今年 1 月份的時候,我在 Twitter 上看到我很欣賞的一個人 PJ WU 說他付費支持了一個獨立開發者的軟體 Minttr,它的介紹頁就只有一個首頁,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軟體會讓 PJ 如此支持,便在還沒很了解這個軟體到底是幹嘛的狀況下,在看到這則推文的 10 分鐘內就付了 US$49 的錢當早期支持者,直到付完錢登入使用後才發現 Minttr 的功能和細節跟自己預期的有一點落差,不過因為開發者說他在發布正式版後的 90 天內想退費都可以,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擱著了,偶爾會剪貼一些東西上去。 而也是在登入後有一點失望的同時讓我突然意識到,我自己竟然可以這麼爽快地把 US$49 刷下去。而且前幾天我才捐款給花蓮門諾,那時候我原本想說捐個 NT$1,000 好了,但猶豫了一下後只改成捐 $600。我突然對於我花錢在軟體上跟捐款的豪爽度差異這麼多感到有點慚愧。 於是乎我跟自己立下了一個約定:「每付費買一個軟體,就捐該軟體售價的一半費用給公益團體」。我會先在 2025 年先試行看看自己對於這樣的感覺如何。 而且仔細想想,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 待辦事項:Things 3,原本嘗試使用 Linear 這個專案管理工具,但因為現在沒有協作的對象,所以還回歸專注把「待辦事項」這個事情做好的 Things。 * 郵件:Apple Mail,原本有嘗試 Spark、Canary 等,但還是回歸內建的比較輕量。 * 筆記軟體 * Bear:日常紀錄、部落格文章和不需要分享的工作筆記,在 iOS 和 Mac 間快速的同步以及流暢的使用是其他軟體少有的。 * Craft:需要分享給其他人的筆記,大多數為工作用。 * 行事曆:Apple Calendar 搭配 Fantastical 使用。Fantastical 的自然語言輸入功能真的很方便,可惜要付年費。 * 音樂:Spotify,我很喜歡他的 start jam 的功能,當跟別人一起出遊的時候大家都可以放自己喜歡的歌。 * 專注:Endel,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