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od開箱 + 使用心得分享

HomePod開箱 + 使用心得分享
Photo by Daniel Cañibano / Unsplash

自從 HomePod 在 2018 年 2 月於美國開賣後,我就一直在期待著有朝一日可以入手一台來玩玩,直到一年半後蘋果宣布 HomePod 在台灣要開賣了,原本在猶豫要不要等 2 代出現的我決定還是「早買早享受」,先行入手一顆 HomePod 來體驗看看,如果覺得真的很讚的話等之後 2 代可以繼續入手組個雙聲道。

在開箱 HomePod 之前,我想先談談我想要買 HomePod 的原因。

  1. 我是個蠻重度的 Apple 產品使用者,手上的設備有 Apple TV, iPhone, AirPods, Apple Watch,所以買入 HomePod 算是蘋果商品補完計畫的一環(就剩下 iPad 了!)
  2. 本身在外租屋,且沒有購入其他藍芽音響,有時候在家裡想聽音樂或 Podcast 的時候只能開電視用 Apple TV 或直接用手機播出。開電視播的話感覺會有點浪費電,用手機播的音質又慘不忍睹。

外觀開箱

包裝

友人說 Homepod 盒裝上方的樣子長得很像隱形眼鏡

HomePod 本體

Apple 產品越來越簡易的包裝,裡面也只有一張小小的說明書

設定及功能實測

超簡易的設定步驟

HomePod 一開始的設定很簡單,首先要將它插上電源,並且準備一隻 iPhone 靠近它,只要 HomePod 跟 iPhone 在同一個 wifi 環境下,就會自動有教學步驟引導完成設定。
iPhone 提示設定,可以選擇該 HomePod 位於家中的哪個位置

個人化設定可以讓 Siri 會讀取你的行事曆、待辦事項...等等

Siri 實測

你可以叫 Siri 幫助你做以下事項

  1. 播放音樂 -> 「嘿 Siri,播放 Taylor Swift 的最新專輯」 -> 開始正確地播放出 Taylor Swift 的音樂。
  2. 播放喜愛的音樂 -> 「嘿 Siri,播放我喜歡的音樂」 -> 播放個人化電台
  3. 播放新聞 -> 「嘿 Siri,來點新聞吧」 -> 播放 Podcast 的電台內容,目前預設是 PopRadio。
  4. 天氣預報 -> 「嘿 SIri,今天天氣如何」會直接念當地的天氣給你聽例如「信義區今天的天氣晴朗,氣溫約32 度到 36 度,下午轉多雲…」等等。
  5. 行事曆 -> 「嘿 Siri,明天有什麼會議」
  6. 加入提醒事項 -> 「嘿 SIri,提醒我明早 10 點要訂火車票」

使用心得

在購買前其實已經做了蠻多功課,網友們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評語是「喇叭的部分很智慧,但智慧的部分很喇叭」,所以我自己本身對於 Siri 能做的事情沒有太多苛刻的要求,只要能滿足播音樂(Podcast)和當 Apple TV 的音響這兩個需求即可。

在聲音的部分最讓我驚豔的是低音的部分,在一些低音的輸出上真的會有一種動力感,至於人聲和其他音樂的部分只要開大聲時不要破音對我這個木耳來講其實就很足夠了。

然後還有一個讓我覺得很強大的地方是我在離他約 2 公尺的距離用一般的音量喊「嘿Siri」HomPod 就會有反應,不像是手機放遠一點要叫 Siri 的時候會必須要喊比較大聲一點,不愧是塞了 6 顆麥克風在裡面!

講完優點要來說說使用上比較不便的地方。

目前覺得比較困擾的是只要 HomePod 有跟 Apple TV 連動,在叫 HomePod 播音樂或 Podcast 的時候都會開啟 Apple TV,但我無法直接用語音叫 HomePod 將 Apple TV 關閉,都要等 Apple TV 自己休眠。

另外一個困擾的點是要發揮 HomePod 最大的功能的話會需要訂閱 Apple Music,但這樣對我來講是筆額外的支出,所以還在猶豫要不要退訂 Spotify。

整體來講目前的體驗還算很不錯,雖然售價 $9900 真的稍微貴了一點會讓人難以下手,但我覺得如果你是個擁有 Apple TV 且家裡沒有比較好的音響的使用者,還是可以將 HomePod 放進購買的考慮清單內,畢竟他的聲音是不會讓你失望的啊!不信的話可以去直營店或是其他蘋果店試聽看看!

如果大家對 HomePod 的使用有什麼其他的疑問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會再測試看看並且回覆的,如果有一些進階的使用技巧或心得也歡迎與我分享唷!

參考資料

  • 官方網站:HomePod – Apple (台灣)
  • iOS13 新功能:Everything new with HomePod in iOS 13
    • 預計加入多使用者: HomePod 會辨別不同使用者的聲音給予不同的個人化體驗
    • 接力功能:大家熟悉的 handoff(接力功能)即將推出到 HomePod ,讓你一回到家就能夠馬上將 AirPods 裡面的音樂轉播到 HomePod。

Read more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在 2025/8/18 ~ 2025/8/26 到日本東京體驗了一下異國遠端辦公。 先說結論,體驗完之後我的感想是我還是學不會怎麼調適心情,在異國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還是有限(畢竟只去一個禮拜),所以有點難把工作和玩樂的狀態分開。在工作的時候會想著玩樂、出門的時候會想著工作,背著電腦四處跑除了心理負擔外實際的負重也增加了。 也因為人在異地,跟既有合作廠商的溝通頻率也會比平常在台灣少一些,雖然每天都還是會花時間來調整廣告以及準備簡報,但還是會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混?原來自己還是蠻奴的啊! 我這次待 8 天 8 夜已經覺得很極限了,如果再待長一點的話我覺得心可能真的會完全飄掉。體驗的目的已達到,過程中有一些沒處理好的地方也學到了教訓,之後如果真的還有類似的機會,應該會再處理的更好一些吧! 東京辦公推薦地點 如果大家有幸跟我一樣是個可以遠端處理事情的 Freelancer,或是公司有長期的 Work from home 福利,想要去東京邊旅遊邊工作的話,有三個還不錯的地方推薦給大家。 以下 3 間是就我個人體驗後的辦公舒適度來做排序 Coin Space 在日本各地都有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今年過年的時候接觸到了 Wealthfolio 這套開源的股票資產追蹤的軟體,那時候看他網站的介紹,頓時被他精美的圖表給吸引。但當初在匯入我過往的交易紀錄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他出現了一些錯誤但介面沒有很好的說明錯誤的原因,導致一些功能例如「Performance(績效追蹤)」的圖表因為我的歷史交易明細有問題但我找不出 bug 幾乎等於廢掉。 但在 2025/5/19 的時候作者發佈了大更新從 1.0 版本提升到 1.1 版本,新增了許多功能之外,對我來講最棒的是 log 和 error message 變得明確,它讓我知道我匯入的檔案造成了 app 的什麼問題,例如他會跟我說股票的股數有負數產生,我就可以回頭查原始檔案和原始交易紀錄在哪裡有誤,也的確發現了之前自己記錄的交易紀錄有一些小問題可以逐步修復。我花了整整半天的時間修復了我台股從 2014 年、美股從 2020 年開始的逐筆歷史,當看到終於在 Wealthfolio 正常運作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感動,也趕緊進行備份,避免之後又要再重來一次。 🚀 Wealthfolio v1.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警語:iOS 26 現在還在 Beta 階段,很有可能隨時會有重大 Bug 出現,一定要先行備份再升級或是拿備用機來嘗鮮即可。 由於去年換了 iPhone 16,原本猶豫要不要更新 Developer Beta 版本,因為怕過熱或當機會很傷電池健康度,但就在我找了 WWDC 2025 的發表會影片來看之後,看到 Liquid Glass 這個美美的 UI 還是忍不住搶先更新嘗試了,而且這次竟然進化成從 Developer Beta 1 就開始更新了! 跟 iOS 18 比起來,在使用的操作上會有些微的 Lag(畢竟 UI 改成更耗效能的 liquid glass)以及手機更容易發燙一些(最近天氣熱更加重這個體感?),但是在我常用的 App 中沒有遇到什麼太嚴重的 Bug,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自己在 2 年前寫過一篇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文章,那時候針對了 Meta 和 Google 的 AI 廣告做了一番說明。2 年過去了,廣告系統的介面沒有太多改變,比較明顯的變動是 AI 加強了「增加創意數量」的部分。 Meta 這兩年在 AI 上比較重大的功能是開始利用 AI 去幫你的產品圖生成背景或是創造不同風格的圖片,甚至會用你原本的文案去新增出不同版本的文案。目的是要讓你的廣告有更多的排列組合,減輕廣告主(廣告投手)在生成素材和文案上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讓使用者不要一直滑到一樣的廣告素材,造成廣告創意太快疲乏的問題。 Google 這兩年在 AI 上的更新我感覺比較多是針對 YouTube 這個廣告版位的調整,包含影片的剪輯、比例裁切、長影片變短影片等,而在搜尋廣告和最高成效廣告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或許它在底層系統邏輯有更多的變動,因為現在在客群的部分有更細分成流失客、既有顧客、待開發顧客...等不同分類,等於是可以給系統更多標籤讓他去找到對應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