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xo + Github Pages:教你設定部落格的專屬網址,含網域購買教學

前一篇教大家如何在 Github Pages 上使用 Hexo 建立自己的個人部落格,現在要來教大家如何綁定自己的專屬網址啦!

延伸閱讀:Hexo + Github Pages:手把手教你打造免費個人部落格

如何擁有個人網域?

選擇網域註冊商

目前在販賣網域的網站有很多,比較多人在用的有GoDaddy,通常在網路上找個折扣碼的話第一年網址可以用 NT$39 左右的價格入手.com結尾的網址。但GoDaddy的缺點是如果要加購隱私權保護服務[1]的話,費用會增加為NT$340/年。而第二年網域再續約的時候會回歸原價,加起來會變成 NT$655/年。

所以我個人是選擇到Google Domains購買網域,跟Google買的話他會直接送你隱私權保護服務的功能,總費用的話是$12/年(約莫NT$370/年),如果打算長期使用的話會比GoDaddy來的划算。

Google Domain 購買教學

由於Google Domain目前不支援台灣,故在購買的時候需切換到美國地區。

首先是要搜尋你想要的網域有沒有被別人註冊走,這邊範例搜尋larrycool.com尚未有人購買,便可以點擊右方購物車按鈕將其加入購物車。
在 Google Domain 搜尋自己想要的網域
在 Google Domain 搜尋自己想要的網域

建議將隱私權保護服務啟用,關閉自動續約。
開啟隱私權保護服務
開啟隱私權保護服務

這邊可以填自己的真實的聯絡地址即可。
填寫自己的真實聯絡地址
填寫自己的真實聯絡地址

這個地方的地區就要選美國了,隨便到網路上找個郵遞區號填入即可。我在這邊是填入「91101」這個郵遞區號,是美國加州的帕薩迪納城市。
國家的部分要選擇美國
國家的部分要選擇美國

現在你成功地擁有自己的網址啦!

簡單五步驟,輕鬆設定個人網域

剛剛購買了屬於自己的網址,現在要來教大家如何把這串網址跟你的部落格做綁定。

步驟1:讓Github Page知道你的自訂網域

  1. 到 Github 專案的 setting 中
  2. 在 Custom domain 中新增自己的自訂網域,建議以 www 做開頭

    Github Custom domain

步驟2:將自訂網域導向Github Pages

  1. 到 Google Domain 中選擇你剛剛購買的網址
  2. 到 DNS 中的Custom resource records
  3. 因為網站是架在Github上面,所以我們要增加 4 條A紀錄( Github官方提供列表 ),將所有指向「自訂網域」的流量導向Github的伺服器
    • 185.199.111.153
    • 185.199.110.153
    • 185.199.109.153
    • 185.199.108.153
  4. 增加 CNAME 紀錄為你的網域新增別名,讓輸入reponame.github.io.網址的人也能導向你剛剛購買的網域

前方填入 www,後方填入 Github Pages 的專案名稱
填入 www.github專案名稱
填入 www.github專案名稱

步驟3:強力推薦開啟 https 選項

到專案的 setting 中的 custom domain 中點選 Enforce HTTPS

步驟4:到 Hexo 的 source 資料夾內新增CANME檔案,裡面寫上你剛剛購買的域名,避免在執行 hexo generate 產生新動態檔案的時候,覆蓋Github Pages setting 內的域名。

檔案內的設定如下(xxx替換成你剛剛購買的網域名稱)

www.xxx.com

步驟5:修改Hexo的網站配置文件

最後一步就是要來修改Hexo的網站配置文件了,打開config.yml檔案,找到url那行,更改程式碼如下:

url: http://www.xxx.com/
root: /

接下來試著將網誌用hexo deploy上傳到Github上面,再輸入你剛剛購買的網域www.xxx.com,就可以成功看到你的網誌啦!

就算之後別人輸入https://username.github.io/reop.github.io也會自動導向www.xxx.com囉!

結論

以上是 Hexo + Github Pages 的服務如何使用自訂網域的教學,如果有任何需要協助的地方都歡迎在下方留言,我會盡我所能幫助你。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的網站。

參考資料


  1. 如果沒有啟用隱私權保護服務的功能的話,你註冊網域時所填的資料都可以在WHOIS上面被公開查詢,選用有提供這項服務的網域註冊商還是比較安全的。 ↩︎

Read more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在 2025/8/18 ~ 2025/8/26 到日本東京體驗了一下異國遠端辦公。 先說結論,體驗完之後我的感想是我還是學不會怎麼調適心情,在異國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還是有限(畢竟只去一個禮拜),所以有點難把工作和玩樂的狀態分開。在工作的時候會想著玩樂、出門的時候會想著工作,背著電腦四處跑除了心理負擔外實際的負重也增加了。 也因為人在異地,跟既有合作廠商的溝通頻率也會比平常在台灣少一些,雖然每天都還是會花時間來調整廣告以及準備簡報,但還是會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混?原來自己還是蠻奴的啊! 我這次待 8 天 8 夜已經覺得很極限了,如果再待長一點的話我覺得心可能真的會完全飄掉。體驗的目的已達到,過程中有一些沒處理好的地方也學到了教訓,之後如果真的還有類似的機會,應該會再處理的更好一些吧! 東京辦公推薦地點 如果大家有幸跟我一樣是個可以遠端處理事情的 Freelancer,或是公司有長期的 Work from home 福利,想要去東京邊旅遊邊工作的話,有三個還不錯的地方推薦給大家。 以下 3 間是就我個人體驗後的辦公舒適度來做排序 Coin Space 在日本各地都有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今年過年的時候接觸到了 Wealthfolio 這套開源的股票資產追蹤的軟體,那時候看他網站的介紹,頓時被他精美的圖表給吸引。但當初在匯入我過往的交易紀錄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他出現了一些錯誤但介面沒有很好的說明錯誤的原因,導致一些功能例如「Performance(績效追蹤)」的圖表因為我的歷史交易明細有問題但我找不出 bug 幾乎等於廢掉。 但在 2025/5/19 的時候作者發佈了大更新從 1.0 版本提升到 1.1 版本,新增了許多功能之外,對我來講最棒的是 log 和 error message 變得明確,它讓我知道我匯入的檔案造成了 app 的什麼問題,例如他會跟我說股票的股數有負數產生,我就可以回頭查原始檔案和原始交易紀錄在哪裡有誤,也的確發現了之前自己記錄的交易紀錄有一些小問題可以逐步修復。我花了整整半天的時間修復了我台股從 2014 年、美股從 2020 年開始的逐筆歷史,當看到終於在 Wealthfolio 正常運作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感動,也趕緊進行備份,避免之後又要再重來一次。 🚀 Wealthfolio v1.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iOS 26 更新微心得,介面改變有感、功能提升有限

警語:iOS 26 現在還在 Beta 階段,很有可能隨時會有重大 Bug 出現,一定要先行備份再升級或是拿備用機來嘗鮮即可。 由於去年換了 iPhone 16,原本猶豫要不要更新 Developer Beta 版本,因為怕過熱或當機會很傷電池健康度,但就在我找了 WWDC 2025 的發表會影片來看之後,看到 Liquid Glass 這個美美的 UI 還是忍不住搶先更新嘗試了,而且這次竟然進化成從 Developer Beta 1 就開始更新了! 跟 iOS 18 比起來,在使用的操作上會有些微的 Lag(畢竟 UI 改成更耗效能的 liquid glass)以及手機更容易發燙一些(最近天氣熱更加重這個體感?),但是在我常用的 App 中沒有遇到什麼太嚴重的 Bug,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自己在 2 年前寫過一篇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文章,那時候針對了 Meta 和 Google 的 AI 廣告做了一番說明。2 年過去了,廣告系統的介面沒有太多改變,比較明顯的變動是 AI 加強了「增加創意數量」的部分。 Meta 這兩年在 AI 上比較重大的功能是開始利用 AI 去幫你的產品圖生成背景或是創造不同風格的圖片,甚至會用你原本的文案去新增出不同版本的文案。目的是要讓你的廣告有更多的排列組合,減輕廣告主(廣告投手)在生成素材和文案上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讓使用者不要一直滑到一樣的廣告素材,造成廣告創意太快疲乏的問題。 Google 這兩年在 AI 上的更新我感覺比較多是針對 YouTube 這個廣告版位的調整,包含影片的剪輯、比例裁切、長影片變短影片等,而在搜尋廣告和最高成效廣告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或許它在底層系統邏輯有更多的變動,因為現在在客群的部分有更細分成流失客、既有顧客、待開發顧客...等不同分類,等於是可以給系統更多標籤讓他去找到對應的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