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日記,每天持續不斷的累積會成為自己的心靈養分

感恩日記,每天持續不斷的累積會成為自己的心靈養分
Photo by Jan Kahánek / Unsplash

2018 年子彈筆記這本書問世的時候掀起一股熱潮,一直延續到現在還會看到有人在分享如何撰寫子彈筆記的教學文章。而我也不例外的在那時候開始嘗試要用子彈筆記的概念來寫日記,但持續不了太久,要做「日規劃、週規劃、月規劃」對我這個懶蟲來將實在是太麻煩了。

直到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我有點忘記出處了),便被作者簡單的日記格式所吸引,他每天的日記只寫 3 個項目:一個對自己的肯定、三個值得感恩的事情、一個覺得自己做不好的地方,不寫其他多餘的東西,不對未來做規劃,只專注在當天曾經發生的事情上。(除了這 3 個主題外我自己有加入一個項目叫其他記錄,可以記一些不屬於上面範疇的,但就不強制自己寫)

我覺得這個「感恩日記」格式最棒的地方是,有規定好每個主題要寫多少項,一來是在寫的時候不會無止盡的發散下去、二來是數量不多,記錄的速度很快,通常每天 5 ~ 10 分鐘內就可解決了。我一開始是稍微有目的性的想要每天記錄,後來就不知不覺的就養成了這個習慣。我從 2020 年 3 月開始寫到現在也寫滿 3 年多了。

最近 YouTuber 老高在講的「人生攻略」一集引起網路上社群的極大迴響,大致上是在講一個搞笑諾貝爾得獎得主的研究結果:「財富的累積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運氣。」這邊十分推薦大家去看老高的影片 真正的人生攻略,這一期也許你會看了又看

當然老高說故事性質比較多,但我覺得他最後面提到的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好運的人其實跟持續撰寫感恩日記這件事有相似之處。

作家劉軒曾經執行了「一百天感恩日記」計畫,我很喜歡他在這篇專欄 想讓生活出現正向變化?試試看「一百天感恩日記」 裡的結論:幸福的人生就像馬拉松,沒有奇蹟,只有累積

現在的我會說我覺得自己是個比較樂觀且運氣很好的人,但 5 年前的我會覺得自己是個只會埋頭苦幹的人,我認為這個轉變是這 3 年來我每天持續不斷地列下「一個值得肯定和三件值得感恩的事」,讓我更有自信,且對於很多小事也會抱持著感恩的心,也更容易意識到自己那些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上所受到的幫助。

當然生活中還是有不如意的部分,但我覺得阿雜的情緒就是要有一個出口,就像有些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找朋友聚會聊天,而有時候把這些情緒用文字記錄下來也是一個方式。我認為只要把想法轉換為文字,那些情緒也就一點一滴的跟著流動到字裡行間了。

如何開始撰寫感恩日記

我每天會開一篇新的筆記文件,固定格式是以下這樣(我是運用 raycast 這個工具的 snippet 功能讓我可以輸入某個快捷件自動列出以下清單)

- 一個肯定
- 三個感恩
- 一個檢討
- 其他記錄

當然格式看似簡單,但在執行上可能還是會遇到一些困難,像我在邀請朋友一起嘗試寫寫看感恩日記的時候,常會被問說哪有那麼多值得感恩的事情,如果寫不出來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我會建議不管多微小值得感謝的事情都可以寫下來,例如「今天出門一到公車站公車馬上就來了,而且還有位置坐!」或是「今天同事分我吃他帶來辦公室的零食」。

如果當天真的寫不滿 3 個的話,就寫 1 個吧!如果想破了頭還是連 1 個都寫不出來也沒關係,不要給自己壓力,今天先空著吧!明天記得多用點心觀察週遭,當下如果有值得感恩的事情潛意識會把他記下來讓你在晚點撰寫的時候有東西寫的!

最後分享我某一天記錄的真實範例,為了隱私問題名字有用星號***做打碼處理

- 一個肯定:今天有人在我的個人網誌下面留言問威注音輸入法的事情,果然還是要寫這種教學文章呀!
- 三個感恩
	- 中午跟 *** 去吃米樂拾穗,實在是太好吃啦!
	- 今天 GR3X 拍的郡大山照片有被 *** 稱讚色調很漂亮,實在是太棒了!
	- Criteo 媒體渠道有帶來轉單了,覺得還蠻厲害的!
- 一個檢討
	- 自己真的是不太會拒絕人,*** 的朋友直接說希望我能幫忙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推託,想說就接吧!事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
- 其他記錄
	- 看完電影《白雪公主》

如果你還沒開始嘗試寫感恩日記,今天就試著執行看看吧!行不會花太多時間,還可以記錄自己的生活,又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快樂,一舉數得!

如果你對於這篇文章有什麼想法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的話歡迎訂閱我的部落格。

Read more

W 原則,工作和人生都適用的思考方式

W 原則,工作和人生都適用的思考方式

我自己因為做操作面的事情做久了,當任務一來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該怎麼樣去執行這個任務會比較有效率。但往往忘了問幾個最重要的問題:為什麼會有這項任務?這項任務是必要的嗎?如果不必要,是否可以換個任務目標? 最近公司因為在海外的電商業績成長上遇到了一些瓶頸,主管認為將海外原本的電商系統改成台灣現在在用的系統可能會好一些,畢竟台灣的電商業績比海外好上許多。但主管還是請我做一個比較看是否要換系統。 原本我對於這件事情沒有太多想法,單純做了一個海外電商系統和台灣電商系統的功能比較表,內容流於行銷活動案型支持、會員功能、搬遷時程、維護費用……等第一層思考會想到的事情。 直到前輩的指點後,才知道這些比較雖然是重要,但不是我們應該跟老闆層級討論的點。這些細瑣的事項我們自己 keep in mind 就好, 這時候前輩教導了一個 W 原則,我用此原則重新想了一輪,發現自己的思緒變得清晰,做簡報的邏輯也更暢通(考試也能考 100 分?)。我的簡報不再只是簡單的系統比較,而是有一個完整的脈絡埋補強我自己心中的結論。 W 原則 W 原則其實跟大家常聽到的 5W 原則 Why, What, Who ,

Setapp 2023 Mac Apps 使用調查報告

Setapp 2023 Mac Apps 使用調查報告

在蘋果生態系中推行一站式訂閱制的指摽性廠商 Setapp 在近期公布了 2023 的 Mac Apps 使用習慣報告,身為喜歡嘗試新應用的人,看到有廠商做了這樣的調查報告是十分興奮的,這邊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報告的內容,並且配上一點我個人的 murmur。 重點摘要 * 每個使用者平均每天使用 15 個 apps(我算了一下我是 24 個)。 * 在選擇和購買新 app 的時候功能很重要,但在要購買的時候價錢會變得稍微佔上風。 * 83% 的受訪者在上個月有購買過 Mac 軟體。 * 訂閱制比買斷制還更受歡迎。(我自己比較喜歡買斷制啊!) * 70% 的 Mac 使用者是用 M1/M2 晶片。(M 系列真的比 Intel 好太多了) * 40% 左右的受訪者有使用有應用到 AI 的 Mac apps。(Notion, OpenCat,

官方網站的 Press Kit 圖片

EveryDay,神還原《原子習慣》作者概念的習慣養成 App

EveryDay 是一款習慣養成 App,他比我之前介紹的 HabitKit 功能更加簡單,如果你有選擇障礙的話,你建立的習慣沒有 icon 可以選擇,就連配色都只有 7 種。需要設定的欄位只有:你想養成的習慣、敘述、顏色、是否需要提醒、習慣養成的頻次以及這個習慣是你想「養成」的習慣還是你想要「戒掉」的習慣。 一開始使用比較不順手的地方是在設定頻次的部分,因為開發者的設計方法不是讓你設定一週想要達成幾次,而是讓你直接選擇週間中有哪幾天要完成這個習慣。這對於某些還不確定能夠在哪一天完成的習慣來說,會有點不太知道怎麼設定。但當我實行了兩週之後,我才感受到指定好哪一天要做什麼習慣是一種「制約」的力量,讓你那天比較無法偷懶,反而更能夠驅使你要達成目標。當然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偷懶了事後還是可以設定 Skip 來讓你的連續完成習慣的記錄延續。 另外開發者還有一個小巧思,就是你想養成的習慣顏色會因為你連續完成的天數,顏色從淺到深。反之想戒掉的是由伸到淺。這個設計幫助你可以很快地判斷你的習慣有沒有連續達成,你也會有那種不想讓習慣顏色鏈斷掉的那種好勝心。而 skip 的設定方式是用三角形呈現,也可以讓

Arc 瀏覽器融入 AI 功能,Max 限時免費推出

Arc 瀏覽器融入 AI 功能,Max 限時免費推出

Arc Browser 在 10/3 舉辦了一場發表會,推出了 Max 的功能,他們終於將近 1 年來很夯的 AI 議題融入產品裡面,希望能讓你在使用瀏覽器的過程中減少「滑鼠點擊」、「捲動頁面」等傳統瀏覽網頁時會有的行為。 從 10/3 號起為期 90 天,只要你在 Arc Browser 的 Command Bar 裡輸入「Max」,即可開啟 Max 的五個功能設定。 Arc Max 五大功能 1. Ask on Page:以往在用 Command+F 快捷鍵搜尋字詞時是比較沒有效率的,現在可以直接輸入你想問的問題,他就會用該頁面的資料來回答你的問題,並且會告訴你他的回答是出自頁面的哪邊。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