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Watch Ultra 2 心得,健康無價、升級有感

Apple Watch Ultra 2 心得,健康無價、升級有感
Apple Watch Ultra 2 vs Apple Watch S3

我跟 Apple Watch 系列有過三次的淵源,第一次是在當兵的時候,我嘗試買了 Apple Watch 第一代,那時後只戴了一週左右便因為手錶的通知功能加深了我當時的訊息焦慮,所以我把手錶退掉了。

過了幾年後,我在 2017 年入手了 Apple Watch Series 3,他一路陪伴了我 6 年多的時間一直到 2023 年,除了在 App 運行上會比較卡一些之外,其實跟最新的 Apple Watch 系列沒什麼兩樣,一天還是要充一次電。所以從 S6 就喊說想換手錶的我一直沒辦法狠下心來真正把我的 S3 換掉。

直到了 2023 年,因為 S3 只能升級到 WatchOS 8 而已,但我入手的一些應用程式如 Gentler, Grow, Lumy 需要更新的 WatchOS 才能在手錶上發揮完整的功能,加上我想要開始記錄自己的睡眠,如果戴著 Apple Watch S3 睡覺的話,起床的時候電力會不夠,變成要在辦公室也放一個充電器有點麻煩,於是就讓我下定決心了要換成兩天一充的 Apple Watch Ultra 2。

Apple Watch Ultra 2 有感升級

從 Apple Watch S3 換成了 Ultra 2 後,體驗了 3 個多月,真的覺得十分超值,升級的十分有感。

  • 第一有感:「電量升級有感」,終於可以不用每天充電了,基本上兩天充一次就可以,讓我在週末返鄉的時候可以少帶一條充電線,平常也可以很放心的開啟運動模式來記錄我走路、騎腳踏車、打球等運動。
  • 第二有感:「重量提升有感」,S3 的重量為 32.3g、Ultra 2 的重量為 61.4g,雖然看起來都很輕,但戴起來卻差異很大,加上錶殼變得比較厚,日常生活中不免還是覺得手腕有一點異物,尤其是睡覺戴的時候不一定會那麼舒服,需要適應一段時間(有時候睡覺的時候會因為異物感而放棄穿戴,但這樣反而浪費了他的記錄功能)。
  • 第三有感:「硬體升級有感」,在手錶上開啟 App 的時候可以少等 3 ~ 5 秒的轉圈時間,比較常在手錶上用的 App 如喝水記錄軟體 WaterMinder、Message 手寫回覆、AutoSleep 、Apple Map 等都可以瞬間開啟。另外,Apple Watch Ultra 獨有的「動作按鈕」,也讓開啟運動模式更加方便。

其他還有一些升級例如隨顯顯示器也讓自己看時間更加方便,不用刻意的抬起手腕讓螢幕亮起即可用瞄的看到現在時間,尤其是在會議或聚會的時候更加實用。錶盤的夜間模式也讓晚上熄燈但自己還在滑手機的時候比較不會打擾到別人。

至於今年 WatchOS 10 主打的「指尖點兩下(互點兩下)」功能我自己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才好,官方所列出的使用情境好像也跟我會用到的無關。

搭配 App,讓 Apple Watch 自動監測你的健康

當你戴著 Apple Watch 的時候,就算你沒開任何的 App 他還是會幫你記錄很多身體數據,從步數、睡眠,一直到心率、血氧、最大攝氧量、心率變異性等等。

這邊推薦 2 個 App,一個是 Gentler Streak,他會衡量你的身體指標,看你是處於過勞還是過於安逸,過於安逸他會建議你要去運動(會推薦你可以做什麼運動),過勞則是叫你要讓自己休息一天。

另外一個 App 是 Grow,不像 Gentler 有一些推薦運動的功能,Grow 比較像健康數據的儀表中心,包含了你的睡眠品質、HRV 趨勢、睡眠時心律、曬太陽時間等。

雖然這些指標都只是參考數值,但是用可追蹤且衡量標準一致的數據去判斷「趨勢」,對自己的身體也會更加了解的,也可以根據 App 的回饋,來看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況是否真的符合 App 所建議的「壓力太大」或是「元氣滿滿」等。

對我來說用這些健康 App 的重點不是達到所謂的 100% 或 Apple Watch 的三個完美圈圈,而是有了數據記錄,可以知道更多自己的身心資訊,並藉由觀察這些指標變化來讓自己的健康保持在更好的狀態。

Apple Watch 錶盤設定分享

我現在是使用 Apple Watch Ultra 系列獨有的探索者錶盤,可以設定的部分共有 7 處,可以放上許多自己喜歡的 App。我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放的 App 分別是

  1. 天氣,讓我知道當天的高低溫。
  2. 指南針:知道現在的東南西北方位。
  3. 在意空氣:了解現在的空氣品質來決定是否要戴口罩出門。
  4. Lumy:知道日出和日落的時間,雖然很難真的去追日落日出,但看著心情就會莫名好。
  5. 健康:健康三圈圈,拿來參考自己當天的運動狀況。
  6. Grow:也是拿來參考自己當天的身體活動、喝水狀況。
  7. Fantastical:看當天日期。

Apple Watch 錶盤設定分享

Apple Watch 錶盤設定分享

其他 Apple Watch 實用小功能

  • 如果你戴著 Apple Watch 睡覺然後又有設定鬧鐘的話,他的「手腕震動」功能真的是一個讓你不貪睡的好功能,也不會被鬧鐘的聲音嚇到驚醒。
  • 呼叫手機」功能則是另一個實用的功能,當你忘記自己手機放在哪的時候,點一下手機不管是不是在靜音模式中都會響鈴,這個功能已經救了我好幾次。很希望我的錢包和鑰匙也有類似的功能啊!

Apple Watch 二手販賣小提醒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在把自己的 Apple Watch 轉讓或是售出之前要記得先解除跟手機的配對,如果單純還原沒有解除配對的話其他人還是無法使用的。

官方這邊也寫了一篇很好的教學文章可供參考,千萬別像我一樣賣出去後才再苦惱怎麼遠端解鎖,好險最後有解鎖成功,不然就只能叫對方寄回來了。

參考資料

Read more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2024 年的日常和工作軟體清單

* 待辦事項:Things 3,原本嘗試使用 Linear 這個專案管理工具,但因為現在沒有協作的對象,所以還回歸專注把「待辦事項」這個事情做好的 Things。 * 郵件:Apple Mail,原本有嘗試 Spark、Canary 等,但還是回歸內建的比較輕量。 * 筆記軟體 * Bear:日常紀錄、部落格文章和不需要分享的工作筆記,在 iOS 和 Mac 間快速的同步以及流暢的使用是其他軟體少有的。 * Craft:需要分享給其他人的筆記,大多數為工作用。 * 行事曆:Apple Calendar 搭配 Fantastical 使用。Fantastical 的自然語言輸入功能真的很方便,可惜要付年費。 * 音樂:Spotify,我很喜歡他的 start jam 的功能,當跟別人一起出遊的時候大家都可以放自己喜歡的歌。 * 專注:Endel,可以根據不同的情境有不同的音樂,

2024 年回顧,以及 2025 年展望(關於人生)

2024 年回顧,以及 2025 年展望(關於人生)

年底到了,這時候不免俗的要來發一下今年回顧和明年展望。 如果大家不知道要怎麼回顧自己的一年,我還蠻推薦可以用知名的筆記軟體 Obsidian 的開發者 Kepano 的年度 40 問(原文:40 questions to ask yourself every year),可以到這裡下載範本。 透過回答這些問題,你會開始回想自己在今年度發生的重大事件,並且把它刻畫在腦海中,加強自己對它的記憶。這是一個蠻有趣的過程,因為你會發現你在記錄的當下不一定會想到可以寫什麼,但幾天後你會突然靈光一閃的覺得「啊!這件事好像可以補上去。」 這就是人腦神奇的地方。 我的 2024 年回顧 我在今年自己有了蠻多人生中的第一次,想想自己活到了 34 歲了還是有很多事情沒做過啊!這讓我想到《我的完美日常》中媽媽桑的前夫說的「世上有太多我不懂的事了,結果什麼都沒搞清楚,就要結束了」。 但我想只要是有累積了一些經驗、多了一些知識、領悟了一些道理,那就還是可以繼續往前進吧! 2024 年,人生中的第一次 * 第一次接到開箱文業配。

2024 年黑五推薦的軟體購買清單

2024 年黑五推薦的軟體購買清單

看到大家都在推薦自己這次的黑五購買清單,我也來分享一下自己這次購入的軟體,以及推薦覺得可以趁這次優惠中購入的軟體。 本次已購買 * Things 3:2024/12/2 前,全平台 7 折優惠。 我之前就有 iPhone, Mac 版本,趁著今年入手了 iPad 版本以防自己之後可能會手滑想要買一台 iPad mini 7。這邊要注意的是 Things 他是每個平台分開賣,所以如果各裝置都有的話建議全收了,是難得還可以買斷的好軟體。 * Capture - Quick Notes:不確定截止時間。目前內購的終身付費只要 NT$190(原價 $390)。 這個軟體比較像是 inbox 收集資料的地方,當你想到什麼還不知道要輸入在哪邊例如要把它轉成待辦事項或是紀錄後寫成長文時,就可以先收集到這邊,之後再輸出到你指定的軟體(他支援的軟體很多,可以先下載免費版本來看是不是有你常用的軟體) * TabTab:不確定截止時間。結帳時輸入 TABTABLAUNCH

iPhone 16 心得,iPhone 11 Pro 使用者的升級體驗

iPhone 16 心得,iPhone 11 Pro 使用者的升級體驗

不得不說 Apple 的產品真的很耐用,我的 iPhone 11 Pro 用了將近 5 年硬體還是頭好壯壯,而且軟體還能升級到最新的 iOS 18。只是因為當初我是買 64gb 的容量,就算買了 400g 的 iCloud,都還是對這一年多來開始入坑玩手遊的我來說感到深刻的不夠用。尤其是現在手遊的容量一款比一款還大,於是就一直在考慮想要換手機這件事。 直到 Apple Intelligence 在 iOS 18.1 現身,,需要 iPhone 15 Pro 以後的機型才能用。看到 Twitter(X) 上大家都在討論 Apple Intellgience 的相關訊息,身為一個科技宅的我,怎麼能放任自己無法享受到最新的軟體服務呢?(之前的 Apple Watch 也是因為一直無法升級 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