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

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
Photo by Greg Rakozy / Unsplash

以下經驗為我近一年操作 B2C 的電商平台的心得,並非所有產業都適用

雖然現在數位廣告平台有越來越多選擇,但在電商這個產業中說到要做成效型的廣告,還是脫離不了 Google 和 Meta(Facebook)這兩大平台,而近期兩大平台的新功能都往人工智慧 AI 的廣告發展。

  1. Google 的最高成效廣告已於 2022Q3 全面取代之前的成效王者─智慧型購物廣告
  2. Facebook 的高效速成+購物行銷活動也於 2023 進行 Beta 測試,目前約推行到 80% 左右的廣告帳戶,並預計今年底前會全面推行。

我覺得這兩個廣告形態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 Cookless 時代來臨,行銷人員手動挑受眾的「興趣行銷」即將變成過去式,基於品牌第一方資料讓機器學習的「自動化行銷」正在來臨。廣告一開始選擇的受眾群體是誰已不再那麼重要,重點是你所擁有的第一手資料(通常是會員資料)有多少含金量。

現在 Google 廣告和 Facebook 廣告的後台中都會有地方讓你定義你的既有客群,除了讓系統來判斷投遞的廣告是給新客還是舊客之外,我自己認為另一個很重要的點是系統會利用你的這些資料來做相似受眾,讓系統能夠透過這分資料來做機器學習,幫你找到對的人。

Facebook 廣告後台設定既有客群


Facebook 廣告後台設定既有客群

Google 廣告後台設定既有客群


‌Google 廣告後台設定既有客群

在 Google 的最高成效廣告裡,你雖然可以決定一開始的目標對象想要鎖定哪些興趣、主題群體,但廣告系統會自動幫你擴展給他認為的「最佳對象」,而你不能針對它推薦的受眾做任何的調整;在 Facebook 的高效速成+購物行銷活動中,你甚至無法選擇你的廣告要曝光給哪些興趣群體,目前唯一讓你設定的是你可以決定廣告花在舊客身上的預算上限。

Google 最高成效廣告自動拓展受眾功能


‌Google 最高成效廣告自動拓展受眾功能

當選擇目標受眾這件事被人工智慧取代了,那身為數位行銷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

機器學習要好好運作的前提是你要給他大量的「好的資料」,不然就會「Garbage in, Garbage out」。之於廣告來說,就是你要給他夠多好的「廣告創意」(aka 文案 + 素材)。

我覺得數位行銷到現在這個狀況反而有點反璞歸真,你不再需要假定受眾是誰,不用揣測上班族會對 A 素材有興趣、家庭主婦會對 B 素材有興趣,你需要做的事情是了解自己現在站內的消費群體到底是誰,找出消費者的人物誌、購物旅程以及痛點,而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提供他們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再來做出符合既有消費者需求的大量「廣告創意」。

當然分眾行銷還是會存在,只是我認為會比較侷限在 LINE 官方帳號、電子郵件、簡訊、App 推播等比較通知型的媒體渠道,甚至是官網內的個人化版位。

雖然前面講了這麼多現在成效型廣告主流都是交由系統來優化,但也不代表「人」的角色在數位行銷中就沒價值了。

需要發想廣告創意的是人、需要設定系統目標的是人、需要判斷廣告成效來做進一步的調整是人。

數位行銷這個職務的人要做的事情就是順應潮流,就像每個遊戲的版本都會有當期的 meta 角,了解每個廣告平台的當前趨勢是很重要的,如何快速接受到新資訊也是我們要做好的功課。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共勉之。

如果你對於我的文章有任何想法,或是對於數位廣告有什麼疑惑,都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討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我的部落格或是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Read more

Anybox 書籤管理 App,不再受限於瀏覽器本身的同步功能

Anybox 書籤管理 App,不再受限於瀏覽器本身的同步功能

最近因為 Arc Browser 的開發商 Browser Company 被 Jira 的開發商 Atlassian 收購,加上開發商已經放生 Arc Browser 一年多跑去開發 Dia,剛好 Paypal 有送 Perplexity Pro 1 年的會員,於是我就接觸到了 Comet 這款內建 AI 的瀏覽器。 在更換瀏覽器的時候最麻煩的就是書籤的轉移,尤其因為我的客戶表單幾乎都在雲端,所以原本瀏覽器累積的書籤對我來說更加重要。當然現在每個新瀏覽器都有匯入舊瀏覽器的書籤功能,但是該瀏覽器有沒有提供跨裝置同步就不一定了。 像我有時候會在 Mac Mini 辦公,有時候會在 Macbook 上辦公,之前用 Arc 因為有同步功能所以還沒有太多困擾,但是換成 Comet 之後我在 Mac Mini 上的 Comet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異國遠端辦公體驗 - 日本東京

在 2025/8/18 ~ 2025/8/26 到日本東京體驗了一下異國遠端辦公。 先說結論,體驗完之後我的感想是我還是學不會怎麼調適心情,在異國的時候可能因為時間還是有限(畢竟只去一個禮拜),所以有點難把工作和玩樂的狀態分開。在工作的時候會想著玩樂、出門的時候會想著工作,背著電腦四處跑除了心理負擔外實際的負重也增加了。 也因為人在異地,跟既有合作廠商的溝通頻率也會比平常在台灣少一些,雖然每天都還是會花時間來調整廣告以及準備簡報,但還是會覺得自己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混?原來自己還是蠻奴的啊! 我這次待 8 天 8 夜已經覺得很極限了,如果再待長一點的話我覺得心可能真的會完全飄掉。體驗的目的已達到,過程中有一些沒處理好的地方也學到了教訓,之後如果真的還有類似的機會,應該會再處理的更好一些吧! 東京辦公推薦地點 如果大家有幸跟我一樣是個可以遠端處理事情的 Freelancer,或是公司有長期的 Work from home 福利,想要去東京邊旅遊邊工作的話,有三個還不錯的地方推薦給大家。 以下 3 間是就我個人體驗後的辦公舒適度來做排序 Coin Space 在日本各地都有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Wealthfolio,簡潔又實用的股票資產追蹤軟體

今年過年的時候接觸到了 Wealthfolio 這套開源的股票資產追蹤的軟體,那時候看他網站的介紹,頓時被他精美的圖表給吸引。但當初在匯入我過往的交易紀錄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問題,他出現了一些錯誤但介面沒有很好的說明錯誤的原因,導致一些功能例如「Performance(績效追蹤)」的圖表因為我的歷史交易明細有問題但我找不出 bug 幾乎等於廢掉。 但在 2025/5/19 的時候作者發佈了大更新從 1.0 版本提升到 1.1 版本,新增了許多功能之外,對我來講最棒的是 log 和 error message 變得明確,它讓我知道我匯入的檔案造成了 app 的什麼問題,例如他會跟我說股票的股數有負數產生,我就可以回頭查原始檔案和原始交易紀錄在哪裡有誤,也的確發現了之前自己記錄的交易紀錄有一些小問題可以逐步修復。我花了整整半天的時間修復了我台股從 2014 年、美股從 2020 年開始的逐筆歷史,當看到終於在 Wealthfolio 正常運作的時候真的是非常感動,也趕緊進行備份,避免之後又要再重來一次。 🚀 Wealthfolio 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