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不只是 RSS 閱讀器,還是目前做強大的訊息訂閱管理工具

Follow,不只是 RSS 閱讀器,還是目前做強大的訊息訂閱管理工具

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用 RSS 閱讀器?或是大家對於 RSS 的了解有多少?

在這個社群媒體「演算法」無所不在的年代中,RSS 閱讀器 (1) 如實的依照你的訂閱源(新聞媒體、Blog 等)發佈的所有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做排序,不會因為今天我點了狗狗的貼文讚,隔天我就看到很多狗狗出現在我的動態牆上;(2) 它也不會像社群媒體一樣永遠滑不完,因為你所能看到的資訊總數跟你的訂閱源發佈的文章數量有關。

我覺得「突破同溫層」以及「數量有限」這兩個 RSS 閱讀器的優點讓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這也是我持續一直在使用的問題。(在 Follow 出現前我是使用 Silvio Rizzi 開發的 Reeder Classic,也是一套非常棒的 RSS 閱讀器)

然而現在 RSS 閱讀器遇到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大多數的網站不再提供官方的 RSS 訂閱源,因為如果大家都透過 RSS 閱讀器瀏覽他們發佈的文章,網站沒有辦法得到「流量」,也沒有辦法塞入廣告版位來「賺取廣告費」。
於是乎出現了 RSSHUB 這個開源服務,他們會幫忙把你想要的網站透過程式來生成 RSS 訂閱源(我也不知道這群大神怎麼辦到的)。

而本文要介紹的 Follow,就是由 RSSHUB 的共同作者所開發的一款「不只是 RSS 閱讀器」的一款新興的訊息訂閱管理工具。

Follow 跟其他 RSS 閱讀器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訂閱源的種類十分多元

以往的 RSS 閱讀器大部分就是只能訂閱「純文字內容」,而 Follow 除了文章之外,他還可以訂閱 Twitter(X)帳號、YouTube 頻道、Podcast 電台,甚至還能夠生成 Email 來收電子報…等。

如果你想要擺脫 YouTube 和 Twitter 的演算法,這個功能真的是非常的方便啊!可以更專注在你想要獲取的資訊上,而不會被其他資訊干擾而失去原本的專注。

Follow 的資訊訂閱種類

結合了區塊鏈的打賞機制

現在每天登入 Follow 可以得到 20 個 $Power,而這個 $Power 代幣可以用來贊助(打賞)你所喜歡的訂閱文章,也就會讓訂閱源的擁有者收到打賞,鼓勵他一直創作下去(目前也可以拿來產生邀請碼,在本文章留言的話我會將邀請碼寄送給你)。

其實這個就跟之前很常在別人文章中下方看到的「拍手鼓勵」機制有點像,大家不介意的話可以追蹤我的訂閱源,喜歡我的文章的時候就可以給我一點 $Power 以資鼓勵。

「指令」訂閱源規則設置

Follow 還有一個很強大的地方就是「指令」,例如我可以設定我在打開文章的時候,他自動幫我用繁體中文將英文的文章做總結。例如我訂閱的知名新聞媒體網站 Axios 最近的一篇文章如下,文章最上方有了一段中文摘要,我就可以看完後再決定自己是否需要往下閱讀全文。

Follow 指令自動生成摘要示意

其他功能

其他還有一些功能是其他RSS 閱讀器也會有的例如「捲動閱讀」、「閱讀快捷鍵」,將文章保存至 Readwise 或 Instapaper 等 app,就不多做著墨了。

簡短心得

我從 8 月開始使用 Follow 到現在以來,非常驚訝的是作者到底原本規劃了多少東西想要做?現在 Follow 功能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幾乎 1 ~ 2 個禮拜就會有令人興奮的新功能出現(最近一週就是出現可以訂閱電子報),這種感覺跟當初 Arc Browser 還在封測的時候一樣。

目前比較可惜的是在 iOS App 的部分因為開發人力不足的關係先停止開發,資源全數在優化電腦版,這對於我喜歡在通勤時閱讀資訊是一個比較大的硬傷。

如果大家對於 Follow 的最新消息有興趣的話可以追蹤官方的 Twitter,或是也可以到 Follow 的官方網站瞭解更多資訊。

如果大家有想要得到 Follow 的邀請碼的話,歡迎在下方留言說明「你為什麼還在使用 RSS 閱讀器?」我會再將邀請碼發送給你訂閱我網站的 Email。

2024.11.30:不好意思目前暫無多餘的邀請碼可提供了。

2024.10.27:目前 Follow 已經公測了,大家都可以下載使用囉!不再需要邀請碼了。

2024.10.10:目前 Follow 的產生邀請碼的功能有問題,已回報官方,待處理完畢再行開放邀請碼索取。

也再次歡迎如果有用成功使用到 Follow 的朋友們可以訂閱我的訂閱源,在我發佈文章的時候可以得到最新消息(雖然我更新頻率沒有到很固定XD)。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分享給更多人知道、註冊訂閱我的電子報,也可以小額贊助;有任何問題的話也歡迎在留言處留言與我一起討論,謝謝。

Read more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AI 浪潮下,身為專業工作者的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自己在 2 年前寫過一篇數位廣告的 AI 行銷時代,靠工人智慧幫忙的人工智慧文章,那時候針對了 Meta 和 Google 的 AI 廣告做了一番說明。2 年過去了,廣告系統的介面沒有太多改變,比較明顯的變動是 AI 加強了「增加創意數量」的部分。 Meta 這兩年在 AI 上比較重大的功能是開始利用 AI 去幫你的產品圖生成背景或是創造不同風格的圖片,甚至會用你原本的文案去新增出不同版本的文案。目的是要讓你的廣告有更多的排列組合,減輕廣告主(廣告投手)在生成素材和文案上的負擔,同時也可以讓使用者不要一直滑到一樣的廣告素材,造成廣告創意太快疲乏的問題。 Google 這兩年在 AI 上的更新我感覺比較多是針對 YouTube 這個廣告版位的調整,包含影片的剪輯、比例裁切、長影片變短影片等,而在搜尋廣告和最高成效廣告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或許它在底層系統邏輯有更多的變動,因為現在在客群的部分有更細分成流失客、既有顧客、待開發顧客...等不同分類,等於是可以給系統更多標籤讓他去找到對應的族群。

ForeWhat,記錄你所預測的事情,增進你的思辨能力

ForeWhat,記錄你所預測的事情,增進你的思辨能力

你曾經心裡想過「這次股價應該會漲吧」、「我支持的球隊可以贏得總冠軍」、「選舉的結果跟我想的一樣」嗎? 與其讓這些想法每次發生後就流逝了,不如把它記錄下來、搭配信心指數,事後看看你是否值得相信自己。 ForeWhat 就是為了這件事而生的:幫你記錄你的思考過程,試圖提升對於未來看法的準確性。 為什麼我決定自己做一個預測的服務? 2023 8 月的時候,有用到一個自己很喜歡的 App 叫 Foresee,那時候也寫了一篇Foresee:追蹤你的預測,讓觀察這個世界變得更有趣文章來介紹這個 App。 我覺得把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並且等時間到後看事情發生與否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也可能是因為工作上的荼毒?因為行銷的工作要一直做出假設,並且設計做法去驗證原本的假設是否可行。這某種層面來說也是一種預測? 因為 Foresee 缺少了一些社群和篩選、排序功能,於是我想說也來試試看做一個自己的預測服務,並取名為 ForeWhat。 ForeWhat 的誕生歷程 2024 年 6 月份找了一個工程師朋友來著手製作這個網站,但跟之前幾次的合作一樣,一開始對方是有熱忱的,但隨著時間的經過或

2025 年 4 月生活雜談

2025 年 4 月生活雜談

今年越來越難靜下心來好好寫文章,我想是身邊太多事情會讓自己分心了,尤其是 2 月中買了 PS5 之後現在晚上的時間大多數拿來打電動放空腦袋,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硬是要坐在電腦桌前讓自己嘗試做一些有生產力的事情。 加上最近自己也沒有用到太多自己覺得真的很驚艷的服務或是 App 想要特別為他撰文介紹給大家,於是乎就都是像現在這樣的隨手記了。以下就來分享一下最近自己生活中比較有感觸的事情。 職場鬼故事 自己雖然算是半脫離的職場(Freelance),但反而聽到了更多了職場鬼故事。讓自己不禁思考現在的工作環境真的這麼糟糕嗎?當然我知道大部分的人講到工作都是分享壞消息居多,但也太一面倒的幾乎都是壞消息了吧! 除了部分的朋友找工作沒那麼順利,有找到工作的新環境也不是太理想。少數聽到新工作很棒的反而是在中國工作的朋友說新公司的整體工作氣氛和環境比之前在台灣的公司還要棒!不過他在中國是待外商、在台灣是待台商。 近期養成的新習慣:吃早餐 最近因為早上要吃過敏藥來抑制自己一直流鼻涕、擤鼻涕的循環,加上自己的體重莫名的越來越輕,想要增重的我就開始嘗試吃早餐。現在的早餐吃的很簡單,買半條吐司和果醬

Minttr,無壓力式的筆記、個人的思想集散地

Minttr,無壓力式的筆記、個人的思想集散地

不確定大家有沒有過這種時候?就是想要記錄一些事情但又不知道要從何開始寫,或是一打開筆記軟體就覺得寫作很有負擔,所以就懶得開始。但寫字這件事,如果沒有一個起頭的話你的想法就會只留存在你心中了。 而 Minttr 是一款我最近蠻喜歡用來記錄自己的心得和想法的一個筆記工具(目前只有網頁版),他的特色是每個筆記都是一張獨立的卡片,沒有像其他筆記軟體有 backlink、wikilink 或是資料夾等功能,Minttr 就是單純的將卡片分成 4 種不同的類型:文字、圖片、連結和畫布。 我個人使用最多的是文字這個卡片類型。 在文字卡片的模式下,你只能使用純文字,無法插入圖片,只有支援一些簡單的文字格式例如粗體、斜體、清單等。這樣的功能雖然有其侷限,但也因為功能相對單純,所以我將 Minttr 定位成用來記錄我一些碎片化的想法、心得。而這些記錄下來的內容是我日後不一定會拿來回顧,就只是單純地記錄我當下的心情,把這個地方當成一個集散地而已。 Minttr 在文字卡片模式中有一個我用起來非常愛的功能,他可以針對你的文字內容進行反思。他的這個反思功能所講出來的話或許對有些人來講會覺得有些太